今年10月1日是我們偉大祖國建國65周年紀念日,在歡慶這個光輝節日之際,勾起了我在建國之初駐軍寧夏,參加剿匪和大生產的一些回憶。
1949年,我在部隊任軍醫,我所在的部隊——解放軍19兵團第65軍(今北京軍區第65集團軍),在參加了平津戰役和太原戰役之后,又揮戈西進去解放大西北,先后又參加了殲滅胡宗南主力的“扶眉戰役”、隴東追擊戰及蘭州戰役,最后進行了殲滅馬鴻逵集團的寧夏戰役。9月24日我軍進駐寧夏省會銀川,寧夏全境宣告解放,馬鴻逵家族對寧夏人民長達數十年反動統治就此完結。數日之后,我軍在剛剛解放的寧夏,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,新中國宣告建立。
建國后,我65軍奉命留駐寧夏,并兼任寧夏軍區清剿土匪、建立人民政權和進行大生產等三大新的任務,同寧夏各族人民一道,開始了建設新寧夏、建設大西北的偉大斗爭。
1949年11月中旬,時任西北軍區和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的彭德懷老帥,專程到銀川市我軍駐地,對我軍廣大干部進行動員報告。在省政府禮堂,我親自聆聽了彭老總的講話,他要求部隊要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變化,牢固樹立既是戰斗隊又是工作隊和生產隊的思想,安下心扎下根,認真執行新的三大任務,為建設新寧夏和建設大西北而立新功!他還反復強調:寧夏是以回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地區。要自覺地執行黨的民族政策,嚴格執行“三大紀律八項注意”,和寧夏各族人民一道建設新寧夏!
從這以后,我65軍立即組織力量,派出得力干部,積極參加和協助地方進行人民政權建設,組建地方武裝,鞏固和發展寧夏的大好形勢。同時,為了社會穩定和保護各族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,進行了大規模的剿滅土匪的斗爭。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,以實際行動支援國家經濟建設,部隊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。
寧夏解放初期,潰散在各地的馬鴻逵部隊殘余和當地的土匪互相勾結,到處搞破壞活動,搶劫群眾財物,殺害我地方干部,嚴重擾亂社會治安。在我軍駐防區域內就有十四股土匪在活動,尤其是盤踞在賀蘭山區的慣匪頭子郭永勝(外號叫郭栓子),在寧夏曾被國民黨委任為“寧夏反蘇討共救國軍司令”。他依靠地形熟悉和以深山密林作掩護,與各地土匪相呼應,大肆進行反革命破壞活動,襲擊我軍和政府機關,搶劫軍需物資。為此,我65軍從1950年1月起就派出部隊對這股土匪進行清剿。我們衛生科也組成了醫療隊,跟隨部隊進行醫療救護和防病治病,以保障剿匪部隊指戰員的健康。我當時是衛生科的軍區,也參加了這一行動,目睹了剿匪戰斗的真實狀況。在經過軍事清剿與政治爭取相結合,鎮壓與寬大相結合,黨政軍民相配合的努力下,這些土匪在我強大的軍事打擊和政治攻勢下,有的被我殲滅,有的向我投降,危害寧夏人民二十多年的匪首郭栓子也被我軍捕獲處以死刑。到六月底,我軍已將這十四股土匪全部剝清,從而鞏固了新生的地方政權,保障了社會的安全穩定,為建設新寧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,受到了兵團首長的通令嘉獎,也受到了寧夏省人民政府和各族人民群眾的歡迎和慰勞。
為了克服長期戰爭所造成的經濟困難,我軍遵照中央軍委發布的《關于1950年軍隊參加生產建設工作的指示》,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。我們大力發揚南泥灣自力更生、艱苦創業精神,開赴生產第一線,開荒種地,種植春小麥和水稻、蔬菜等,經過一年的艱苦努力,取得了豐碩成果,收獲了大量糧食、蔬菜和油料作物,在草原上還挖掘了大量野生藥材甘草和野生發菜(形似黑頭發,是寧夏特產的一種珍貴食用藻)。大生產運動使許多荒野變為良田,為國家擴大了耕地面積,增加了部隊農副產品,改善了部隊生活,減輕了人民負擔,同時也增強了指戰員的勞動觀念,使艱苦奮斗、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得到了發揚光大。真正落實了彭德懷司令員向我們提出的:“樹立既是戰斗隊,又是工作隊和生產隊”的指示和叮囑。
1950年6月,朝鮮戰爭爆發,我65軍奉命開赴國防前線,準備入朝作戰,于11月分批離開寧夏,到山東省滕州、臨城地區集結,進行入朝前的多種準備工作。1951年2月,我軍改換成志愿軍番號,從安東(今丹東市)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了鴨綠江,踏上朝鮮國土,開始參加偉大的抗美援朝、保家衛國戰爭。
這是60多年前的往事了。今天在歡慶偉大祖國建國65周年之際,回顧建國初期那段往事,還是很有實際意義的。那時我們都是二十歲左右的革命意氣風發的小伙子,如今則是耄耄之年的老人了,但我們人老心不能老,我們要保持革命晚節,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、埋頭苦干、勤儉節約、廉潔奉公的優良傳統作風,努力做到自尊、自信、自立、自愛和自強,在這時日不多的有生之年,為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繼續發揮一點余熱!